陈传霖 (1897——1945),江苏镇江人。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建筑系,擅长风光、人像、建筑、静物摄影。1930年元旦,与林泽苍,林雪怀、聂光地等,创办“黑白影社”于上海。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先后举办多次影展,编辑出版《黑白影集》和《黑白影刊》。他的作品在国内我外展出,很受好评,入选国际沙龙者近100幅,得奖牌、奖章10余牧,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。陈传霖自称25岁就“为摄影而癫狂。”每逢假日就携带镜箱出外漫游,把沿途所见都摄入镜头。经过一段时间,他发现自己进步不快,不能满足于仅仅只热心于光圈快门,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。于是凡是有美术展览会或摄影展览会,他每会必到,每到就仔细研究别人的长处,甚至拜访作者,当面求教。在摄影方面几乎花去他的全部业余时间,摄影艺术日有长进,成为上海摄影界的活跃人物。黑白影社所以能雄据影坛达8年之久,陈传霖起了很大的作用。他是使用小型照相机(徕卡和禄来福来)的提倡者,在上海作过多次论小型相机的学术报告,在摄影界有一定的影响。他的作品,十之八九是用徕卡拍摄的。他如此推崇小型相机,是和他对摄影艺术的看法分不开的。陈传霖主张摄影一定要写实,应该拍摄“易逝的景物”拍人像要抓住被摄者顷刻间即将消失的表情。为了实现这种主张,他使用各种镜箱,反复比较,认为只有小型相机最合适。他的作品题材多样,以单纯和生动自然见长,在影坛中,别开生面,独具一格,1930年拍的《佛会》,1934年的《耸》、《尝旨》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。陈传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,1937年4月写的《八年来的黑白影社》一文,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国家民族存亡的关切之情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尽管黑白影社停止活动,但他继续以犀利的笔参加战斗。在1938年和1939年给英国摄影年鉴写的文章中,一再深痛恶绝地遗责日本侵略者“不宣而战进攻上海,赞赏中国进步的摄影工作者在抗敌前线拍摄的各种照片,并且深信这些照片一定“会影响新的一代,反对非人道的战争活动”。